易中天品三国 内容简介
神话郭家,贬低刘备……就这些内容……
现在不重视分了
爱给就给,不给也没关系
读名著《品三国》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读名著《品三国》有感1000字(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名著《品三国》有感1
“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所着《品三国》,站在平民立场,通过现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为我们解开历史谜纱,将三国人物和历史细细解剖。
在三国这段历史长河里,曹操的形象素来就不太好:在罗贯中先生的名著《三国演义》里,曹操就是个“奸贼”;在戏剧舞台上,他也只能以“白脸”的形象出场。“老奸巨猾”几乎成了他的盖棺定论。而鲁迅先生却称曹操是一位英雄。那么曹操到底是奸贼还是英雄呢?
最让民众愤恨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三国演义》中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书中首先澄清了这一点。其实,曹操杀了吕伯屠一家而发现自己误杀无辜后,正史是这样记载的“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第一:这里的“人”特指吕伯屠(一家);而“天下人”的范围显然大之又大。范围不同,“恶”的程度,自然也就不同了。第二:曹操这里是就事论事。是啊,“我”虽然错杀了人家,可人死不能复生,“我”也只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但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变得理直气壮,一贯如此了。所以仅凭此话,是不能直接给曹操扣上一个“奸险歹毒”的罪名的。
再如,《后汉书》中许劭迫于威胁和声望之间,“曰:‘君(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当时“清平”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做“乱世之英雄”倒大有可能。既然能做英雄,自然是“大悦而去”了。《三国演义》中许劭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曹操的反应却变成了“操闻之大喜”——曹操怎么会大喜呢?好像有人从小立志就要当奸雄似的。(毋庸置疑,《三国演义》是文学史上的著作。但这部作品注重艺术性,再加上元代对曹操的“时代意见”,如果当作史料读,就定有偏差之处。)
所以,总体来看,曹操既谈不上“奸贼”,又比英雄差了些。我们暂且可将他视作“奸雄”,不过前面还要加上不可丢的三个字:可爱的。
不过,如果说这本书只是让我更加了解三国的真面目,那就太肤浅了。
现代人中有谁见过曹操呢?没有。那易中天先生又何必大费周章来澄清历史事实呢?曹操的声誉有那么重要吗?其实,这不是所谓的毫无意义,而是对历史的尊重,对灵魂的尊重!这是多少人缺乏的精神财富啊!
是的,历史要清白!这是一种尊重。
读名著《品三国》有感2
那是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刀光剑影中闪烁着杀机;那是一个疑窦丛生的年代,上演着各种奸猾狡诈的角色;那是一个民不聊生的年代,黑暗笼罩着龙蛇混杂的乱世,《品三国》,作者犀利地把这风尘老朽的历史面纱层层揭开,抽丝剥茧,为我们讲述其中的传奇……
曹操,那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儿时虽然有一点纨绔子弟的形象,但在青年时代就已考取了功名。正因为曹操的正直,慷慨,大量,有眼光,才使得贾诩等有才能的谋士前来投靠。“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论才略,“奉天子以令不臣”;论眼光,深谋远虑;论武艺,乱世之奸雄。曹操善于听谏纳贤,“奉天子,修耕植,蓄军资”就是毛出的点子。
曹操的雄才大略,远胜于志大才疏的袁绍和袁术。曹操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虚名与虚荣对他来说只是过眼烟云,他要的是实力——身边的谋士、勇将。他的重义才使得关羽在危急时刻放他一条生路。而且娶妻娶贤惠,曹操的第一任夫人丁氏就十分有教养,十分贤淑,这才能为有一点野心的曹操开拓社交路线。只有能够体贴下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主人才能够得到下属忠心地拥戴。
如果曹操没有才略,就不会广招贤士;如果曹操没有雄心,就不会与刘备抗争;如果曹操没有宽大的胸襟,就不会有人为他出谋划策;如果曹操不会体恤下士,就不会受到众将士的拥戴和忠诚;如果曹操不会听取谏言,就不会用兵如神;如果曹操没有深谋远虑,就不会自己称王了。
现在,就来谈谈曹操的谋士吧!毛为曹操提供的“纲领性文件”,使曹操赢在起跑线上;张良”;张绣和贾诩,投靠,叛变再投靠,被曹操完全信任,因感恩而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该像曹操一样拥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并为理想坚持奋斗,我们应该做好我们的本份工作——学习。学新知识,温故旧道理,才能进步,才能有所收获。我们不需求像三国时的人物那么出名,令后人敬仰,只求做到自己的最好,问心无愧就可以了。名利是身外之物,我们要像曹操一样把它们当做是过眼烟云,不足以为其启齿。我们只要脚踏实地,不断地向前走就足够了。
全览《品三国》,推翻了人们对《三国演义》中事件的印象,并使历史人物真实而又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假如说《红楼梦》是文学与历史的结晶,那么《品三国》就是感触与品位的精华;假如说《水浒传》是正义与勇气的代表,那么《品三国》就是谋略与才智的升华;假如说《西游记》是坚持与忠义的化身,那么《品三国》就是文治武功的冶炼。
所以,《品三国》是一本令人回味无穷、茅塞顿开的书,希望大家也能和我一样受益匪浅。
读名著《品三国》有感3
三国,是一段精彩纷呈又让人眼花缭乱的历史;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又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在三国前前后后九十年这一段历史中,烽火连天,饿殍遍野,战事频繁,民不聊生。然而,乱世出英雄,越是沧海横流,越能显出英雄本色。
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因此,魏蜀吴三国刚一灭亡,史书的记载就众说纷纭,学者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三国历史的戏剧性让它成为了史学文学家们甚至是老百姓垂青的对象。
有那么一个人,他雅量,机敏,风趣,深沉却又狡诈,诡谲,冷酷,残忍。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个性十足又如此富戏剧性。不难想出,他就是——曹操。
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并不是很好,很多史学文学家都不喜欢他。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我看来,让他们痛恨的,还是曹操说了“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么一句话。如果换了别人,一定会反过来说,但是这真的做得到吗?也就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了出来,至少,他是一个“真小人”,而不是“伪君子”。
《三国演义》中有云: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写的就是曹操,也可以说是对曹操的一个评价。乱世如三国,曹操身处其中也就只能成为一个枭雄了。但无论是枭雄还是能臣,曹操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初中时曾经学过一首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若没有足够的雅量,又怎能写出如此气势的诗赋?怎能成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怎能成就如此大的一番事业?
在各类正史野史中,经常会谈及曹操的笑,大笑,苦笑,嘲笑,冷笑,讥笑……似乎他始终都是在笑。就算是做错了事,打了败战,曹操也会笑。因为他豁达开朗,大气磅礴,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而且曹操也十分风趣与可爱。据《三国志》载,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马超、韩遂时,和韩遂在战场上约见,韩遂的士兵听说曹操亲自出场,都争先恐后伸长脖子要看他。曹操便大声说:“你们是想要看曹操吧?告诉你们,和你们一样也是个人,并没有四只眼睛两只耳朵,只不过多了点智慧!”在战场上,曹操仍然如此洒脱风趣,更不用说在平时生活中曹操是如何了。
在《品三国》中,作者易中天从一个更平民化,更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和分析三国故事。历史总是真真假假,是非纷争,无人说得清。但在《品三国》中,你将看到一段段更客观、更全面的三国史,一个个更客观、更全面的人物。
读名著《品三国》有感4
近日受周围的读书热潮的影响,也捧起了儿子的那本《易中天品三国》,使我重新认识了曹操,认识了一个真实的曹操,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曹操。
之一,曹操是个深谋远略的.人。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袁绍、袁术三个乱石枭雄在对待皇帝的事情上做出三种决策:董卓废立、袁绍另立、袁术自立。而曹操确是把现任皇帝迎接到自己的根据地,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打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号。曹操在动乱之中,走此决策,真是高明之至!尽管他被对手冠以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昏庸的朝政,流离失所的皇帝,曹操能站出来扶皇帝一把,充当皇帝的保护神,让他过点安生日子,这已经不容易了!而且,曹操至死也没有称帝,从形式上他一直还是汉丞相,没有违背当初许下的诺言。我认为曹操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如果是我,恐怕早就做不到了……
之二,曹操是个善于用人的好老板。曹操所处的是一个乱世,人心浮动,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缺乏诚意和信任,但是曹操却能广聚人才,直到曹操去世为止,他的核心谋士以及各级掾属共有一百多人。易中天先生用八句话概括了曹操的用人之术。一,真心实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三,开诚布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以法制人;六,设身处地,以宽容人;七;杨人责己,以功归人;八,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最佩服曹操的便是“焚烧书信事件”。曹操大败袁绍于官渡以后,袁绍的大量辎重、珍宝、图书都落入曹操手里,其中就包括己方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书信。曹操二话不说,下令一把火把它们烧个干净。那些暗中勾结袁绍的人,原本担心要追究的,现在都把提到嗓子眼的心又放回肚子里去了,对曹操更是佩服与感激。曹操自己的解释是这样的:袁绍强盛的时候,连我都自身难保,何况大家呢!这话也只有曹操能说到做到吧,这样不仅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疑窦冰释,便是没什么瓜葛的人也会为曹操的宽宏大量和设身处地所感动。
读罢全书,我真为曹操鸣不平,这样优秀的人才,为什么却被世人所误传?恐怕不只是政治原因吧,肯定与我们民族传统的、愚昧的一些理念有关吧!用现代眼光看,曹操真是一个高明的老板。他能如此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打了胜仗都归功他人,打了败仗却检讨自己而且每次都做得是那样坦诚、实在、大气、自然,为这样老板卖命,真是累死也心甘情愿。
读书,让我们明理,读书的终极目的便是让我们认识自己并改造自己。我们每位教师如果都有一点曹操的谋略,都有一些曹操的用人之术,我们的学生哪能厌学?再重的负担,恐怕也不会感到劳累。
读名著《品三国》有感5
经常好奇,为什么经常同一个故事,会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后来,学习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才懵懵懂懂的了解一些。
后来,读完了《品三国》,我才知道,原来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但我的疑惑非但没有解开,却更深了一个层次:为什么现代人对事物的看法初期的一致呢?
历史是客观的,然现代人的思维却已成了一个定式:曹操就是一个奸雄,刘备就是一个好人,等等。千篇一律的说辞,让人不免有些许疑惑:真正的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易教授却有着一种敢于打破延续已久的观念,敢于创新的精神。他的书中常常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读时感觉新颖、读后却让人深思。
曹操,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奸贼。在戏剧中,他也只有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让人想起“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可我读了《品三国》后明白了这不是对他公正的评价。《品三国》说:“曹操是为奸雄!”其实做一个奸雄,是因为当时正处于乱世,是逼出来的。而曹操又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比如:经过战争洗礼中原地区出现了“白骨蔽原野”的惨景,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曹操采用“屯田方针”,富民强国。曹操还是一个大气的人,他颁布《求贤令》,主张“唯才是举”的政策:不管出身如何,生活作风有些小缺点什么的,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量才任用,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为他今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础。又比如,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三国志》记载曹操凄呛曰:宁我负人,休人负我。说明曹操还是有良心的,但《三国演义》呢?却记载曹操理直气壮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那就错了,曹操杀了吕伯奢后,应该是有反悔之心的,因为《三国志》说的是“凄呛曰”易先生还幽默地写道:“曹操不是无耻小人,而是有耻小人。
读完此书,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绝对的、简单地用善与恶、好与坏的二元对立观念来看待,是要弄清就是原本是善良和好心的人是怎么变坏变恶的。更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从多方面、各角度进行客观评价,也不要盲目的信服书本,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是人文科学的优势,不像自然科学真理只有一个,如果在自然科学真理不止一个的话,对自然科学就很难进行研究下去;在人文科学里就不需要去证明真理,也不必要去证明真理,重要的是在于得出真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能启迪我们的智慧,充实我们的知识。在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客观全面看待他,当然,由于我们不是当事人,又不可能全面掌握资料,可能一些观点言论有所误差,所以,我们才要各抒己见,发表各自的看法,尽可能拿出一些材料和史料,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人家一起分析和判断,还历史人物一个本来的面目。
同样的,面对一个现象,不能简单地从定向思维出发来考虑、评判,必须要有足够的想象力。人的思维应该挣脱束缚,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
读名著《品三国》有感6
今年暑假,夏的焦躁依然。
然而升上了毕业班,面临人生的一个关口的时候,我多了一份思索。每天在烈日下赶往辅导班,每晚在大堆的习题里,找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不知道,我会狂躁成怎样?把作业撕了,还是罢了?是躲进自己的小窝,从此拒绝外面的一切,还是把自己放在历史的河里,挤成肉酱,苦心志,饿体肤,去做一个若干年后人们心目中的赫赫人物?
就在这当儿,我遇到了易中天,他的作品——《品三国》。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段关于群雄逐鹿的记忆。它是一段历史,它是一段演义,它更是一幕精彩的话剧。它是三国,是东汉与西晋间的一段无法删去的插曲,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典型。
我是一个小女生,自小对历史并不感兴趣,觉得那只不过是一段枯燥无味的文字记载,甚至连《三国演义》,我都不曾完整的看完过一遍。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各种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的出现,我对历史也渐渐萌生出了一种好奇,然而,这种好奇却像风中的蜡烛,刚点着就灭了。而这已不是因为没兴趣了,只是因为看不懂。偶然间,在书店的专柜上发现了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便抱着尝尝鲜的心情买下了。
《品三国》顾名思义是易老师对三国的见解,易老师以近代视角,以故事说历史,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非常形象的为读者重现了三国时尔虞我诈、战火纷飞的场景。而品这本书,使我对历史的好奇又一发不可收拾的萌发了出来。
易老师在这本书中花了不少的笔墨来阐述他对曹操的认识和看法。曹操,无疑是三国中最让人难读懂的人,由他的性格就能看出,两种相对反面的性格能集于一身,但又不会觉得矛盾。
我对于曹操的认识,最开始似乎是林俊杰的《曹操》中那个“一心要那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薄”的曹操,然后便是电视剧中那个阴险狡诈的小人。然而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和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我们总是学不会从两面来评价一个人。
而在这本书中,虽然很多人都说易老师是在“扬曹抑诸葛”,但我并不认同,先不说这只是易老师个人的看法,而事实上,他并没有说诸葛孔明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不如曹操,他只是在文字中更多的表现了对曹操的一丝偏爱。而他也是从两面来评价曹操的,而不是只说了曹操的好。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而我想说的是,曹操是奸臣没错,但他也的的确确是个英雄。
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一家之言品三国。
我合上书,望着窗外的绿树浓荫,我想,我的人生,也该由我自己来品。你说呢?
读名著《品三国》有感7
昨天夜里,我在床上,我翻过了《品三国》的最后一页,之后带着满足的微笑合上了这本书。
《品三国》为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所着。众所周知,这易中天教授曾在cctv的百家讲坛栏目上品过三国,而我也是在看了一集之后,就懒得再每天按时的一集一集的收看,便买来了书。
平心而论,作为女孩子,终究不是那么热爱历史的,而像《三国志》这些正史看起来自是没有三国演义这种野史有趣儿,所以我初时了解的曹孟德,是惨无人性的,小肚鸡肠的,忘恩负义的,风流花心的。像杀他的大恩人许攸,还有那句超经典的“宁愿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还有纳张绣的婶婶为妾,逼得张绣不得不造反。又把那些当时唾弃他是官宦家庭的所谓文人墨客封杀得一干二净。天啊,照曹雪芹老爷爷的话说,曹操真是一无是处的,所以以前对曹操是真正的生恶痛绝。看完品三国后,我又 参考了一下三国志,才知道野史给曹操扣得大破帽子实在是有点……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曹操作为一名乱世枭雄,怎可能一无是处?若是他真的如三国里所述的那样不堪,那又怎么可能会有百十来个谋士跟着他一起共创大业?毕竟人家也需要选老板,跟着一个没有任何优点的人,又怎么可能出人头地,拯救苍生,统一大业?这些可是古代谋士们的心中大业。由此可见,曹操并非一无是处。之后参照很多史料,才发现,很多三国演义里所述并非实情。首先,曹操在误杀人之后,并不是理所当然地冒出那么一句,而是挺愧疚的小声说道:宁愿我负人,勿让人负我。而曹爷爷羊毫小笔一握,便轻而易举的把他变成了人人为之愤恨的大魔头。其二,曹操虽然妾姬成群,却也是重感情之人。由于夫妻口角,曹操正室定夫人回了娘家,曹操亲自去接,这对曹操而讲,实为不易。还有他杀害许攸和那些文人,都是有原因的。
我记得挺深的就是当时买书的那位小姐对我说:回家好好看看,曹操总算像人了。“当时觉得她说得挺粗俗的,现在终于了然。在此之前曹操一直冷血的,现在终于发现,他也会笑,会哭,会同情,会狠心,会大度,也会小气。这样活生生的性格也许才是个真正的人,也是这样的性格造就了曹孟德,有着大将风范,却又不失奸雄本性。
晚上我在 日记里写了这样一段话:历史一旦过去,就再也不可以把他重演,可以重复的是不断地厮杀,却不能够造就同样的人,今天我们在去学的,只是人类的变迁,这里不包含本身时代的儿女情长,更没有历史演绎时的尔虞我诈,我们可以说两个人所犯的错误一样,却不会有谁能重复别人走过的人生。而历史,最终只能随着时光的奔腾远去,留给我们的,只是如木乃伊般的残壳,我们有光 网的变迁来汲取经验和教训,并自称懂得了历史,诠释了历史,重现了历史。却不知道,真正能理解历史的,只有历史本身,和那些生后在那个时代,却已经死去的幽魂……
品三国每一集大概讲什么
易中天品三国一共四部 每部12集 共48集
《易中天品三国》第一部《魏武挥鞭》共12集
易中天品三国01_大江东去 开场白,交代背景人物和简要史实等等
易中天品三国02_真假曹操 对曹操进行初步的分析(结论:可爱的奸雄)
易中天品三国03_奸雄之谜 继续论述
易中天品三国04_能臣之路 曹操最初的人生道路
易中天品三国05_何去何从 曹操的选择(英雄还是枭雄还是奸雄)
易中天品三国06_一错再错 董卓袁绍袁术的错误及曹操的态度
易中天品三国07_深谋远虑 挟天子以令诸侯
易中天品三国08_鬼使神差 曹操的几次化险为夷
易中天品三国09_一决雌雄 官渡之战
易中天品三国10_胜败有凭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
易中天品三国11_海纳百川 曹操的用人之道
易中天品三国12_天下归心 继上回,讲天下谋士投奔曹操之类的
《易中天品三国》第二部《孙刘联盟》共12集:
易中天品三国13_青梅煮酒 刘备曹操煮酒论英雄
易中天品三国14_天生奇才 郭嘉
易中天品三国15_慧眼所见 诸葛亮选择刘备的理由
易中天品三国16_三顾茅庐 这个大家都知道
易中天品三国17_隆中对策 这个也是
易中天品三国18_江东基业 孙权
易中天品三国19_必争之地 荆州
易中天品三国20_兵临城下 指孙权和曹操开始准备攻打荆州
易中天品三国21_临危受命 讲了刘备败走当阳求救江东之事
易中天品三国22_力挽狂澜 指鲁肃劝孙权与刘备共抗曹操
易中天品三国23_中流砥柱 周瑜
易中天品三国24_赤壁疑云 赤壁之战
易中天品三国》第三部《三国鼎立》共12集
易中天品三国25_半途而废
易中天品三国26_得寸进尺
易中天品三国27_进退失据
易中天品三国28_借刀杀人
易中天品三国29_命案真相
易中天品三国30_夺嫡之争
易中天品三国31_乘虚而入
易中天品三国32_蜜月阴谋
易中天品三国33_白衣渡江
易中天品三国34_败走麦城 关羽
易中天品三国35_夷陵之战 这个就不用说了
易中天品三国36_永安托孤 这个也不用说了
易中天品三国》第四部《重归统一》:(尚未播出)
易中天品三国37_非常君臣 后主与诸葛亮
易中天品三国38_难容水火
易中天品三国39_痛失臂膀
易中天品三国40_祸起萧墙
易中天品三国41_以攻为守
易中天品三国42_无力回天
易中天品三国43_风云际会
易中天品三国44_坐断东南
易中天品三国45_情天恨海
易中天品三国46_冷暖人生
易中天品三国47_逆流而上
易中天品三国48_殊途同归 三国归晋,天下统一
自己写的,会的都打上了,也不知道对不对
品三国——思维导图笔记
趁着刚读完三国演义的热乎劲,读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一共上下两本书,书籍信息见豆瓣读书: 品三国(上) 、 品三国(下)
话不多说,直接上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按照图书结构画,一级标题是四部分和总结部分。二级标题是每一章的章名。对于有些章名表达不太明确的,直接备注了内容。比如魏武挥鞭里的《一错再错》,会写成“一错再错:对皇帝的态度”。
《品三国》这本书是根据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的电视节目整理而成。当年的节目非常火,我正在上高中,依稀记得大家讨论很多,这本书也在同学间各种传阅。大有最近《人民的名义》的火爆程度。
易中天说这本书是对三国人物的历史形象进行讨论,是正史,野史,三国演义里各种形象的混合。书中内容也主要是讲人,主要讲曹操,然后刘备诸葛亮孙权,再其次袁绍刘表,贾诩郭嘉鲁肃等。有人调侃一大部分都是曹操,不如改名《品曹操》。虽然是玩笑话,也说的有道理。
这本书讲的最精彩的便是曹操。如果说再次读《三国演义》后,我对曹操印象变好了,这本书让我喜欢上了曹操。易中天教授对曹操的评价是:可爱的奸雄。三国演义里讲的是奸雄,品三国讲的就是可爱了。曹操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他从一个有志青年,希望扶持汉朝到最后有了代汉之心,一步步非常真实。曹操只是想做好当前事,没想到最后越做越大。曹操的形象非常生动。
最令我震惊的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三顾茅庐时刘备已经46岁,诸葛亮26岁,与三国演义给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样。隆中对反映了诸葛亮的才华,而刘备并没有完全重用他。刘备取益州带的是庞统,取汉中带的是法正,而夷陵之战伐吴诸葛亮还是在成都。在托孤前,诸葛亮一直是后勤部长的职位。而托孤时是两个人,包括诸葛亮和东州集团的李严。后来诸葛亮李严有了很多矛盾,已经是后话了。托孤时“君可自取”也几乎是怀疑,总的来说,刘备不完全信任诸葛亮。这是令我震惊的一点。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利益集团的分析。蜀国吴国都是外来政权,都面临着各种集团势力的斗争。对于蜀国来说,从上而下有三个势力:刘备带领的荆州集团,刘璋旧部的东州集团,本土的益州集团。刘备建国速度很快,而过早病亡,导致三个集团的关系一直没有处理好。诸葛亮采取的是一碗水端平的政策,但是他死后,三个集团势力矛盾就很大了。最底层的益州集团对于蜀汉是感情不深的,这也是蜀国不战而降的根本原因。魏国刚起兵两个月,蜀国就投降了。所以说蜀国立国不稳。吴国也包含三个势力:孙家带领的淮泗将领集团(军,周瑜等)、流亡的北方士人(文,张昭等)、本地士族(虞魏顾陆四大家族)。东吴能够在魏蜀吴三家中最后灭亡,就是因为孙权解决好了三个势力共存问题,完成了江东化的过程。东吴大都督从最开始的淮泗将领周瑜,到三个势力都沾边的鲁肃,都不沾边的吕蒙,最终到本地的陆逊。吴国之所以在处理时比蜀国好,我认为有两点。一是运气。张昭周瑜没啥矛盾,远比诸葛亮李严关系好的多。二是时间。孙家在江东熬了很多时间,熬出来了。魏国才存在势力斗争,士族帮曹丕得了皇位,曹丕批准了有利于士族的九品中正制,从而开启了魏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以上是天下大势,是魏蜀吴这段三国插曲的本质原因。
最让我遗憾的是书里没有涉及司马懿、姜维等人。感觉他们也是三国里重点人物,竟然没有讲,些微遗憾。
请问易中天的《品三国》的播放顺序
分类: 娱乐休闲 明星 华人明星
解析:
《易中天品三国》(一) 大江东去
《易中天品三国》(二) 真假曹操
《易中天品三国》(三) 奸雄之谜
《易中天品三国》(四) 能臣之路
《易中天品三国》(五) 何去何从
《易中天品三国》(六) 一错再错
《易中天品三国》(七) 深谋远虑
《易中天品三国》(八) 鬼使神差
《易中天品三国》(九) 一决雌雄
《易中天品三国》(十) 胜败有凭
《易中天品三国》(十一) 海纳百川
《易中天品三国》(十二) 天下归心
《易中天品三国》(十三) 拷问易中天
《易中天品三国》(十四) 青梅煮酒
《易中天品三国》(十五) 天生奇才
《易中天品三国》(十六) 慧眼所见
《易中天品三国》(十七) 三顾茅庐
《易中天品三国》(十八) 隆中对策
《易中天品三国》(十九) 江东基业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 必争之地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一)兵临城下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二)临危授命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三)力挽狂澜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四)中流砥柱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五)赤壁疑云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六)半途而废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七)得寸进尺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八)进退失据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九)借刀杀人
《易中天品三国》(三十) 命案真相
《易中天品三国》(三十一)夺嫡之争
《易中天品三国》(三十二)乘虚而入
《易中天品三国》(三十三)蜜月阴谋
这是到12月3日的所有节目表,谢谢
本文链接:http://www.zp300.cn/shehui/2354.html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知品300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