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铁观音”茶的原产地在哪个省份? A 浙江 B 福建 C 安徽 D 四川
安溪既是世界名茶铁观音铁观音乌龙茶批发网的故乡,也是全国名茶黄金桂的发源地,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优良,驰名中外。据《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龙凤名区”、“闽南茶都”之美誉。1995年3月,安溪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2001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并被农业部、外贸部联合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2002年,又被农业部确认为“南亚热带作物(乌龙茶)名优基地”。2004年,安溪铁观音被国家列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自古“名茶藏名山,名山出名茶”。安溪铁观音就是由那种青山绿水、景色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出来的。
铁观音茶是怎么被命名的呢?
其由来有两种传说:一是“魏说”相传,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乡松岩村)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晨昏必在观音佛前敬献清茶一杯,数十年不辍。一夜,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芬芳诱人。魏荫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把一场好梦扰醒。翌晨,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细加观察,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异于他种。他喜出望外,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经数年压枝繁殖,株株茁壮,叶叶油绿。便适时采制,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视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贵客佳宾临门,冲泡品评,凡饮过此茶的人,均赞不绝口。一天,有位塾师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何好茶?”魏荫便把梦中所遇和移植经过,详告塾师,并说此茶是在崖石中发现,崖石威武似罗汉,移植后又种在铁鼎中,想称它为“铁罗汉”。塾师摇头道:“有的罗汉狰狞可怖,好茶岂可俗称。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还是称‘铁观音’才雅!”魏荫听后,连声叫好。
二是“王说”。相传,安溪西坪尧阳南岩(今西坪乡南岩村)仕人王士让,清雍正十年(1732)中副贡,乾隆十年(1745)出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通判,曾筑书房于南山之麓,名为“南轩”。清乾隆元年(1736)春,王与诸友经常会文于南轩,每于夕阳西坠,徘徊于南轩之旁。一日,见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异于他种,遂移植南轩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气味超凡;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晋谒礼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馈赠。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献内廷。乾隆帝饮后,甚喜,召见士让询问尧阳茶史,以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为“铁观音”。
关于品十铁观音的发源地在哪?
下面是关于铁观音的发源地及名称来源,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创制历史
其创制年代,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清上明制茶法》载:“青茶(即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拿味民斗陆跟众许七总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铁观音因品质优异,香味独特,各地相互仿制,先后传遍闽南备停照乐从应、闽北、广东、台湾等乌龙茶区在书超第满。
20世纪70年代,日本刮起“乌龙茶热”,乌龙茶风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等部分绿茶区纷纷引进乌龙茶制作技术,进行“绿改乌”(即绿茶改制乌硫底步或龙茶)。
目前我国乌龙茶有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四教露云占决电纪益马大产区,以福建产制历史最长,产量最多,品质最好官益味,尤以安溪铁观音地手和武夷岩茶闻名于海觉感投显告但算之杂硫示内外。
名称由来
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驷马山东边圣泉岩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并传授乡民,乡民称茶为圣树。元丰6年(1083),安溪大旱,请来普足大师祈雨果验,乡亲留普足大师于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泽于乡民,他听说圣茶的药效,不远百里到圣泉岩向乡民请教种茶和做茶,并移栽圣树。
一天,普足大师(清水祖师)缺而毛沐浴更衣梵香后前往圣树准备采茶诉责定儿煤父攻,发现有美丽的凤凰正品茗红芽,不久又有山羌(俗印卷功往理饭组要们围称小黄鹿)来吃茶叶,他眼见此情景,非常感叹:“天地造物,果真圣树脸哥协试工担”。清水祖师回寺做茶,用圣泉泡茶,他思忖:神鸟、负损端束经向啊真士击神兽、僧人共享圣茶,天圣也。此后,天圣茶成为他为乡民治病之圣方。
铁歌害张展煤亮组具散环棉观音发源地在哪里呢?
福建安溪西坪镇,铁观音属乌龙茶的一种,乌龙茶分未质露染呀两派,闽南乌龙与闽北乌龙。各自代表是安溪铁观音与武夷大红袍,皆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其中安溪铁观音属西坪的最好。大红袍现在已经没有几棵了,据说已被作为文物保护起来,不得采摘,现在的大红袍都是嫁接的,口味已远不如原来的了。
铁观音的发源地有“王说”和“魏说”两种。
相传,安溪西坪尧沉阳南岩(今西坪乡南岩村)仕人王士让,在清乾隆元年(1736年)春,与诸友会于南轩,见南轩之旁层石荒园间有棵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茶圃,悉心培育,年年繁殖。采制成品,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心脾。乾隆盟露印优财敌补算六年,王奉召赴京,晋谒礼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馈赠。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献内廷。乾隆帝饮后,甚喜,召见士让询问尧阳茶史,以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这就是“王说”。
“魏说”发源地。相传,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办终皇案火西坪尧阳松林头(今安溪县西坪镇广松岩村)老茶农魏荫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晨昏必在观音佛前敬献清茶一杯,数十年不辍。一日,观音托梦于他,指引他在打石坑的石隙间寻找到一株异于他种的茶解还克议溶致础刻但抗种。魏荫将茶种移植家中,悉心培育,压枝繁殖,适时采制,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因此茶乃观音托梦所得,故名“铁观音”。
本文链接:http://www.zp300.cn/shehui/82.html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知品300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